17年前的“非典”,劉強東疲于奔命,京東的銷量極其慘淡,命懸一線間。
17年后的疫情,挺過無數次考驗的京東,在經歷了較長時期的低谷后,終于重回到正軌。
昨晚,京東集團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,主要核心業績指標超預期,這標志著京東跨過拐點,進入高增長通道。
在2019年,京東集團全年凈收入為5769億元,同比增長24.9%;其中,全年凈服務收入為662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44.1%。
第一,在Q4季度,京東的凈收入1707億元,同比增長26.6%??v觀京東近幾個度的業績,1707億元達到了峰值,較去年同季度增長了近5個百分點。更重要的是經營利潤的扭虧,Q4季度經營利潤為5億元,2018年同期則為虧損9億元。
第二,在活躍用戶方面,去年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3.62億,在阿里雙11領跑的Q4季度,收獲了2760萬,這些人多數來自于下沉市場。同時,阿里Q4季度的用戶數也有所增加。這也意味著,下沉市場的人口紅利仍未消失。
自營起家到收入結構之變
一年前,京東召開了內部會,劉強東痛斥高管“人浮于事、拉幫結派”。緊接著,京東便開啟了長達數月的組織變革。
所以,人事變動和組織調整,成為2019年京東的關鍵詞?;乜磩姈|的用人之道,或許可簡要分為四個階段:老將打天下、“洋務派”掌權、管培生出山,老將+管培生再征戰。
在老將徐雷接管的京東零售的日子里,京東逐步表現出了增長勢頭。
財報顯示,京東Q4季度凈收入為1707億元,同比增長26.6%。實際上,這一增長速率并未超過上個季度的28%,但相較于過往季度而言,增勢較為明顯。在過往季度,這一增速始終在22%—23%徘徊。這或許與Q4季度的雙11購物節相關。
此外,Q4凈服務收入為210億元,同比增長43.6%。實際上,京東的凈收入由兩部分組成:凈商品銷售收入和凈服務收入。早些年,京東以自營起家,最初商品銷售收入就相當于凈收入,當第三方商家入駐后,雖然有了廣告傭金等服務收入,但商品銷售收入還是占了90%以上。
不過,這一結構正在發生變化。
近兩年,隨著京東逐步開放零售基礎設施,凈服務收入開始增長。在2018年Q3,凈服務收入占比首次超過10%,2019年全年又上升了1.4個百分點,達到11.4%。
不過,市場對京東的收入結構與模式仍存不滿。不久前,神舟電腦高管在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曾披露,京東方面過于強勢,其存在返利并逐年加碼等情況,“要多少是他們說了算”。
單季度新增用戶首超阿里
此次財報的另一亮點是3.62億的活躍用戶數。這一數字環比Q3末增長了2760萬,創下過去12個季度以來的新高。而在Q1到Q3季度,該增幅分別為1.7%、3.5%和4.1%。
而阿里不久前的財報顯示,活躍用戶達8.24億,Q4比Q3增長了1800萬。這也說明,就單季度新增用戶數而言,京東首次超過了阿里。
去年,“貓狗拼”三家電商決戰下沉市場,先后各自獨立:拼多多“限時秒殺”升級為“秒拼”獨立事業群;阿里將聚劃算從淘寶、天貓獨立出來,成立大聚劃算事業群,并在手機淘寶中設為一級入口;京東拼購業務則從內部拆分,之后獨立運營。
目前來看,下沉市場仍存在不少紅利,三家近期財報均在收割下沉市場用戶。此次京東財報顯示,這些新增用戶超過70%來自于3線—6線城市,下沉新興市場用戶正從其他平臺轉向京東平臺。 ?
與另兩家相比較,京東在下沉市場的優勢或來自物流。此前,京東物流推出了“千縣萬鎮24小時達”計劃,據悉已覆蓋大陸地區90%的行政區縣。下沉市場用戶體驗次日達,可能是新用戶認可京東的主因之一。
劉強東稱“特別能體會疫情帶來的影響”
在財報電話會議上,久未露面的劉強東對疫情下京東的發展進行了答復。
“17年前‘非典’時,京東還是一家小公司,我特別能體會疫情給企業經營和民生帶來的影響”,劉強東表示,面對疫情用自身能力和資源,力所能及地去服務消費者,幫助社會,是京東的責任和價值。他希望“疫情可以盡快結束”。
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表示,整體表現來看,京東自營模式在這次疫情當中相對來說表現非常好,另外去年加大了商家的入倉的支持,尤其是2020年入倉的商家,給予了資源上相應的支持,“在疫情期間,我們看到入倉的商家表現遠遠好于沒有入倉的商家”。
他認為,疫情也會讓供應商進一步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,入倉效率將會提高。